在股市中,由于利益驱动特别强烈,因此,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犯错误。“错误是伟大的导师,要使自己变得聪明,就必须向错误和挫折学习。”尽管股市没有记忆,同类的错误总是不断地沉渣泛起,让人一犯再犯。弄清股市操作的通病,经常以此为镜,也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散户和“巴甫洛夫的狗”
沈嘉文
作为散户,对主力资金总是既恨又爱。最理想的散户操作法,无非是“跟着主力走”,即买上一只庄家正在拉升的股票,“坐轿”至顶点再抛出。但赚钱的事总没那么容易,大多散户注定不是庄家的对手,最终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早年在大学里的证券投资课上,老师讲过“巴甫洛夫的狗”的故事,现回忆起来,与新股民们分享。
当前主力想赚钱,仍只能采用“低吸高抛”的老办法。吸筹、拉升、震仓、出货……这是经典的四步曲,其中震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震仓,又称洗盘,是指在拉升过程中故意使股价反复上下波动,而非沿一条笔直的斜线拉升。主力低位时大笔买进,逐步拉升至高位卖出,为什么还要在中途震仓呢?这里边包含了点心理学的学问。
众所周知,前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规律,实验过程是:每逢给狗喂食的同时,就摇一下铃铛,久而久之,光摇铃铛不喂食,狗也会分泌唾液,仿佛得到了食物一般。摇铃铛和分泌唾液之间本没什么联系,但经反复强化后,生物会建立有规律的反应机制,这就是条件反射。
主力震仓,在较低位时是想让意志不坚定的散户中途退出,以便自己更易于获得廉价筹码;到了较高位时,则是意图给散户建立某种条件反射,以便自己出货。震仓的上下波动,使人看来在每次下跌之后,都会产生反弹,且会反弹至更高位。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散户在初跌时杀跌抛出,至反弹时他们会因踏空而后悔,有的会继续追入,并在以后的下跌中不再轻易抛出,同时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抢反弹者。谁说主力在出货了?每次都涨得更高了嘛。如此反复强化人们的心理预期,即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下跌之后必有更大的反弹。看看,是不是与摇铃铛有点像呢?
可到最后,主力却是光摇铃铛不给食物了,他们真的开始出货了!这时表现为光下跌不反弹,或者大跌小反弹,造成连续阴跌不止的局面,使已形成条件反射的散户们愿望一次次落空。低位买入者盈利大幅缩水,高位追涨者或抢反弹者则被彻底套牢,此时正是主力派发兑现利润的时候。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散户想赚钱,还得玩“跟庄”。主力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真的出货呢?这个只有主力自己知道。也许正是这种猜不准,才是股市的魅力所在。但作为新股民,应有一种保持清醒对抗条件反射的意识,以免自己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股市操作中的几种通病,散户要学会避免
aikere
在股市中,由于利益驱动特别强烈,因此,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犯错误。“错误是伟大的导师,要使自己变得聪明,就必须向错误和挫折学习。”尽管股市没有记忆,同类的错误总是不断地沉渣泛起,让人一犯再犯。弄清股市操作的通病,经常以此为镜,也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1.忽视震荡箱
许多人仅根据宏观经济面向好,就一厢情愿地指望股市一涨再涨,而忽视了扩容的压力和政策调控,淡化了箱型观念。以上海股市为例,实际上每年都有一个缓慢上移的震荡箱,如1995年是600~800点,1996年是800~1050点,1997年是1050~1250点,1998年是1200~1400点,若看不到每年箱型震荡的箱底和箱顶,就必然会在箱底空仓而踏空,在箱顶满仓而全线被套,把半年乃至一年的成果悉数揩光。
2.控制不好不同波段位置的仓位
在人气极旺的时候,许多新股民就迫不及待地入场,小赢了几次后,就自我感觉良好,迅速作出满仓决定,生怕资金搁着浪费了利息,而不仔细研判大盘是处于波段底部,还是中部,或是顶部,以致先赢后输。即使是一些老股民,包括机构,也往往因为对形势、政策、供求判断不准,在缩量的波段底部,人气散淡时恐惧杀跌轻仓;在放量的波段中部,人气恢复时从众建大半仓;而在放巨量的波段顶部、人气鼎沸时贪婪,追涨满仓。
3.热衷于做小差价而告别“黑马”
当大盘或个股经三大浪下跌见底后,主力为了捡回低价筹码,往往会反复震荡筑底,甚至将股价“打回老家去”。此时,许多人往往心态“抖忽”,将抄底筹码在赚到几角钱小差价后就拱手相让;套牢者见股价出现反弹,便忙不迭地割肉,指望再到下面去补回来。岂知,主力往往在底部采取连拉小阳,或单兵刺探再缩回的手法建仓,将底部筹码一网打尽后,便一路拔高,甚至创出新高,使“丑小鸭”演变成“小天鹅”。很多人就是因为贪图小差价而痛失底部筹码,甚至在走出底部时割肉,酿成了与“黑马”失之交臂的悲剧。
4.急于抢反弹而被深度套牢
股市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连续几十个交易日单边上升后的“缓上急落”波段,指数或个股在急落时往往跌势猛、幅度深,主力不顾一切地杀跌,兑现获利盘。许多看不懂这种凶险走势的人,往往在见顶后的第一根“大黑棒”时就去抢反弹,好比是在半空中用手去接从高空掉落的一把尖刀那样的不合时宜,结果十有九套。随后就采用摊平法,越跌越买,在下跌第一波中就耗尽了资金,以致眼睁睁地看着下跌第二波、第三波的发生,直至底部时也无法动弹,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5.不善于在上升左半球冲顶时分批了结
多数人在大盘个股处于顶部区时总是对市场利好有较高的预期,受旺盛人气的干扰比较大,对指数和个股的创新高的期望值过高,急于扩大战果,以求暴利。因此,明明顶部区域特征明显,也不甘心于在上升左半球时分批了结;而到了见顶回落后,在下跌右半球之初,明明盈利已在减少,仍不忍心下手了结,乃至顶部反抽时又异想天开能“再创新高”,以致再次贻误了平仓出局、落袋为安的良机,导致顶部套牢。
6.患得患失,不愿及时止损
多数人买进股票后,抱着“非赚不卖”的念头,心往一处(上涨)想,劲往一处(上涨)使,而害怕想“亏损了怎么办”的问题,以致于指数或个股从顶部下跌5%~7%时,仍死捂不放,执迷不悟,不甘心割肉认赔。哪怕指数、个股一跌再跌,也迟迟不愿做出反应,直到人气出现恐慌,损失扩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才如梦初醒地杀跌出局。而此时,股价往往已接近底部,割肉不久,股价便出现了大涨。
7.在反弹时用全部资金押在一只股票上,孤注一掷
有的人在底部踏空,心态很坏。当大盘反弹到中位时,便手忙脚乱,急于凭印象补仓,全线买进在整轮跌势中不跌反涨的高价强势股,试图赌一下。谁知,刚买进,大盘反弹就夭折,所买的个股跳水更厉害,“整筐鸡蛋”全都被打碎。若适当分仓,买3~5只股票,还有获利个股与亏损个股对冲之机会。
8.在涨至波段中位时,不善于高抛低吸
通常从波段底部涨到中部,主力总会进行震荡洗盘,甚至筑双底,以提高市场平均持股成本,并降低自己的持股成本。很多人只看到放量后必上涨这种可能性,而看不到放量后回头的可能性,以致明明有较大的获利,顷刻化为乌有,甚至变成套牢。意志不坚者误以为反弹结束,便割肉出局,谁知稍后又涨了;先期在中部未抛出的人见股价又上来了,便吸取教训,及时“高抛”。谁知,这次股价真的上去了,遂造成了踏空“黑马”的错误。
9.只想赢大利,而看不上“小利”
许多人总是铭记着1996、1997年大牛市时指数上涨36%的辉煌历史,垂涎别人的成功,以此套用到震荡市、箱型市、平衡市、牛皮市、乃至弱市的赢利期望值,面对着一两天内就获利10%,面对涨停板,贪欲遂起,不肯将获利成果全部“拿下”,或“部分拿下”。岂知,此乃“脉冲”行情而已,次日便一路下挫,机会错失,由账面赢利变成了实际亏损。在股市中,不善于在资金卡上做“小加法”的人,是不可能在资金卡上做“大加法”的。
10.迷信股评家、咨询公司和机构测市的观点来研判大势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资金量小、经验不足、人轻言微,把握不了大势,遂将对大势的判断权交给了股评家、咨询公司和机构测市的栏目。其实,这往往是错误的。须知,股评家和机构发言人也都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也有思想上的片面性,也有利益驱动(有的本身就代表了主力、庄家的做多或做空的意图)。这些人往往在技术指数处于底部,均线呈空头发散式排列、成交量极度萎缩、人气低迷时看空,称“还要探底”;在技术指标处于顶部、均线呈多头发散式排列、成交量放巨量甚至天量,人气鼎沸时看多,称“还要创新高”。这种机械的技术分析和“金玉良言”往往是市场走势滞后的反映,主力正好与此反做。然而,机构在底部怎么拣得到割肉筹码,在顶部将筹码去抛给谁?对于这种历史上曾一再发生的情况,若盲目跟从,追涨杀跌,便会蒙受重大损失。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股评家、咨询公司和机构在犯错后,根据新情况而及时修正了观点,而大众并不知道。因此,对“迷信”者而言,丧失了“主权”,就等于把自己的资金的“生杀”大权置于一种十分危险的境地。
扭亏制胜的炒股法宝
分析小家
股市中,“心理障碍”是造成股民亏损累累甚至血本无归的内因根源,认识克服心理障碍,炒股将无往不胜。以下列出八种心理障碍表现。
一、“恐高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想“参底”而不愿“追高”,哪怕从技术面到基本面已显现大盘启动,或某类个股正是热门,有一段续涨跟风行情,但就是感到不是底部,价格太高,不敢出手而坐视股价越涨越高,天天后悔昨日没买。
二、“本金心理障碍”:这种人不设止损位,明知手中股票已进入下降通道,沦落为冷门股,但总不甘心亏本卖出,结果越亏越多,天天后悔昨日没卖。
三、“电梯心理障碍”:这种人不设止盈位,买对了股票,涨势喜人,得意忘形,高了还看高,哪知乐极生悲,股价“飞流直下三千尺”,真后悔高处未卖。可是,当股价又回头大涨之时却依然“旧病复发”,看着股价走高又走低,上下“坐电梯”。直至由盈变亏,后悔不已。
四、“解套心理障碍”:此类多是深度套牢群体,由于在高位重仓,解套几无可能,却非要在一棵树“上吊”,长期持股,幻想解套,不敢采取“高抛低吸”、“波段运作”或“低位换股”的自救良方。
五、“想当然心理障碍”:该群体对手中股票往往“情有独衷”,无论涨落总舍不得抛出,涨时,总觉得涨的理由多多,落时,总感到没有续落的道理,想当然,自圆其说,满脑子利多,无风险意识。
六、“股评心理障碍”:这种人特喜欢听消息传闻,炒股紧跟“股评家”,开口闭口非股评者说即传言如何,没有自己的思维,如同“无脑儿”,真所谓亏也股市,盈也股评。
七、“惯性心理障碍”:此为群体系“心知肚明”者,他们多是心知自己有这种那种“障碍”,但由于固有心理障碍的惯性如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往往知错而难改,在矛盾的心理下还是选择了非理性的操作,可谓盈亏就在一念间。
八、“快速致富心理障碍”:此乃“万恶之源”,由此可派生出上述种种“心理障碍”并发症。他们最大的弱点多是致富心切,不留余地,满仓操作。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群体表现。
其一是新股民中一族,听说股市“来钱快”,全然不知炒股常识、投资理念,便急忙投身股海,做快速致富美梦,却不知股市乃高智商“游戏”,几个回合便亏损累累,后悔不已;
其二是老股民中一族,几年“摸爬滚打”,从技术面到投资理念,虽不是炉火纯青,倒也有“三板斧”,快速致富心切,无论大盘涨落,他总是“多头将军”,满仓杀进杀出,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常丢了“黑马”,多是“虎口拔牙”,年底结账,亏多盈少。真所谓“快速致富欲速则不达”。
上述种种“心理障碍”,股民多有并发之,若能主动认识克服,战胜自我,扭亏则指日可待。
不能忘记的投资真谛:买到真正便宜的股票
斯蒂格勒他哥
我很佩服能够根据市场波动随时抓住暴涨股票的操盘高手。可惜我不是,一是没有那个技术;二是不知道到哪里学那个技术;三是没有学那个技术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常胜将军型操盘高手的美梦我是无缘去做的,我只想做一个真正的投资人(伴随着市场波动也做些稳妥地投机买卖)。
股票投资的真谛在于通过买入股票成为公司股东,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利润分红和股价的同步增长。好公司会带来好利润回报,坏公司带来的只有亏损,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入股票的价格高低决定了未来有没有回报以及回报的大小,一个好公司,如果我们以过高的价格买入并持有,也照样不会产生好的利润回报。以真正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是长线投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关键是从中长期的角度如何判断价格是否便宜,我以为要重点分析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稳定成长的前景如何。如果公司从中长期的角度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或者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现有业务又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竞争,那么这样的公司是绝对不能买进的,即使当前的价格非常便宜,也不适于中长线投资,因为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下降,当前看起来非常便宜的股价会变得越来越贵,而且市场的未来预期经常反映在当前的股票价格中,也许不出几个星期的时间,股价就会出现剧烈下跌!
2.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如何。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对于投资回报来说至关重要,10送1股的分配方案在填权之后,就意味着10%的投资收益,而面临股本扩张期的小盘股的送股和转增股本的能力十分巨大,其投资收益是十分惊人的。因此,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较高的小盘绩优成长股永远是股市投资的最佳品种。当然,高成长行业中的高成长公司才具备这样的素质,选择投资品种时不能不注意这一点。
3.公司利润分红的力度如何。如果公司是铁公鸡,多年来拒不分配红利,或者分配红利过低,公司的投资价值将大打折扣。
4.垄断性当然是稳定成长的最佳保证。
5.公司的财务结构要合理,现金流动充沛。
一般来讲,买到真正便宜的股票就应当长期持有,也可以随着市场的波动做一些差价,但是做差价的过程,需要高度的投机技巧,对于市场的整体走势和个股走势,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冷静准确地判断,否则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得不偿失,弄巧成拙。,